芭比,不只是個芭比娃娃
芭比與我的淵源
對於許多人來說,芭比並不是一個陌生的玩具角色,她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朔到1959年。然而,這位經常成為許多爭議和訴訟的話題人物(笑),在2023年推出了真人電影。
原本我對真人化的作品都抱持著會崩壞的心情去電影院,但結果看了芭比的真人電影,卻被驚艷到,決定要寫這篇心得好好分享給大家。
芭比,似乎成為了我人生中的貴人之一。
在進入電影前,先說說我跟芭比之間的淵源:小時候就跟吳季剛一樣,我是和芭比一起長大的孩子,最初接觸是從IKEA的木偶開始,我還自己動手剪裁舊衣服的袖子,為木偶做了一套洋裝(現在看起來非常拙劣,但對當時10歲的我來說卻是非常前衛的作品)
申請北藝的獨招面試時,帶著三隻穿著我親手用紙材剪裁的芭比娃娃去面試。不得不說,在北藝這樣充滿奇思妙想的面試場合,芭比瞬間成為了教授們的焦點。
大學時期因為設計課做品牌研究,讓我再次喚醒對芭比的記憶,某次服裝設計的專題上,我甚至挪用了芭比的文化,將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重新設定成在80年代的人造度假遊艇上,成為了老師上課以來,第一個在服裝設計課設計泳裝的人(有夠自豪?)
直到畢業,同學們甚至集資買了芭比跟星際大戰的聯名款娃娃送給我,也因為我是芭比的愛好者,對這部電影的期望也格外的高。
在正式進入電影心得的事前提要
人類打造娃娃公仔之餘,又反過來讓娃娃公仔扮演人類,而我們一直都在和沒有生命的物體對話
- 芭比電影導演/編劇 Greta Gerwig
將虛構角色擬人化本身就是在玩火,更何況是在這個追求「政確」的時代,電影題材若建構在政治正確的主題上,手法必須格外小心,避免落入迪士尼小美人魚的選角悲劇。
這部電影如何重新演繹一個被貼上物化女性的標籤玩具角色,探討女性主義、消費主義、身份認同等議題,成為了這部電影極其重要的一環。
芭比電影
故事架構其實非常簡單,主要講述「經典芭比」在某天發現自己身上的變異後,找上「怪芭比」並聽從建議,隨後和男友「經典肯尼」進入現實世界,希望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然而兩者在現實世界中所經歷的各種事件,讓他們開始反思自我與身份認同的議題。
其中最具關鍵的「怪芭比」是整部電影我最喜歡的角色,她代表的是所有青少年成長的怪異過程
就像《玩具總動員》第一集中的阿薛,一個叛逆的青少年是如何「破壞」玩具一樣,喜愛玩芭比的人也會有幫芭比剪頭髮或重新化妝的過程。怪芭比喚起了所有人的回憶,成為我們成長過程中的象徵,象徵著走向成人的過渡階段。
這樣的情節反映出我們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自我的探索和尋找身份的旅程。就像阿薛在玩具總動員裡經歷的反叛,年輕的我們也會通過改變玩具、創造自己的遊戲方式來尋找自己獨特的存在感。
而喜愛芭比的人也不例外,他們透過對芭比的塑造和改變,展現出對自我的探索和身份認同的渴望。
電影中的母親葛洛莉,在經歷自己的身份認同危機時,開始玩女兒莎夏的芭比玩具,甚至重新繪製了身上有橘皮的芭比,這樣的舉動讓「經典芭比」逐漸崩壞,有如慢慢走向「怪芭比」的過程。
透過母親葛洛莉的轉變,電影呈現出母親與女兒之間的情感連結,以及成長過程中對自我認同的探索。葛洛莉玩芭比的行為反映了她對成熟與身份的思索,同時也啟發了我們對於芭比這個角色的重新認識。
男與女、日與夜、有限與無限、壓抑與野放、秩序與失序、理性與本能、階級與平等、大腦與肉身…
整部電影的世界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烏托邦的芭比世界,另一個是現實世界。這樣的設計有如仲夏夜之夢一般,將仙界與人界相互交織,或者類似酒神女信徒中人造文明與自然(GreenLand)的對比。
其實許多文本都是建構在這樣二分的世界觀上去討論事件的雙面性,讓觀眾可以帶著雙重視野(double vision)去看待整個推動劇情(Action)的發生。
透過雙重世界設定,電影帶領觀眾進入兩個截然不同的境界,呈現出芭比烏托邦一切都是美好和理想化;與現實世界充滿著挑戰和現實問題鮮明對比。
這個設定不僅讓故事更具戲劇張力,同時也提供了深層的思考空間,讓角色們開始反思自己的存在價值和身份認同。
其實進入真實世界的焦點並不在芭比,而是因為長期處於芭比樂園這個母系社會中一直缺乏對自我認同的肯尼。一直到他進入現實世界後,才了解了父權體制,並且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被接納的感覺。
這段劇情強調了直男主控的現實社會,肯尼帶著這樣的「直男癌」觀點摧毀了芭比原來的母系社會,而有趣的是,芭比世界的芭比們卻樂於被踐踏,一個個成為了大男子主義者眼中順從的女僕、家庭主婦和討人喜歡的女朋友。
這樣的情節令人意外卻又在預料之中,讓觀眾感受到雙重視角的巧妙。整個劇情層層剖析,呈現出多層次的矛盾和嘲諷。
身為觀眾,我們能夠從中體會芭比與肯尼兩者之間的處境,肯尼代表著父權社會的主導,而芭比們則展現了對於被固定角色的突破與解放,劇情的相扣與矛盾,引發觀眾對於性別、社會角色的反思,讓電影更具深度和啟發性。
這裡收錄了那段不知道撼動多少人的精彩的自白(中英對照)
「作為一個女人實在太難了。妳如此美麗,又如此聰明,我無法接受的是妳覺得自己還不夠好。」
It is literally impossible to be a woman. You are so beautiful, and so smart, and it kills me that you don’t think you’re good enough.
「我們似乎必須要始終超凡脫俗,但總是被批評做得不對。妳必須要苗條,但不能過瘦,妳不能說妳想變瘦,妳必須說是為了健康,但妳仍然必須要瘦。」
Like, we have to always be extraordinary, but somehow we’re always doing it wrong. You have to be thin, but not too thin. And you can never say you want to be thin. You have to say you want to be healthy, but also you have to be thin.
「妳需要有錢,但妳不能明著要錢,因為那是粗魯的。妳要當老闆,但不能太兇。妳要領導,但不能踐踏他人的想法。妳必須要享受作為母親的角色,但又不能總是談論妳的孩子。妳要是職場女性,但又必須始終照顧他人。」
You have to have money, but you can’t ask for money because that’s crass. You have to be a boss, but you can’t be mean. You have to lead, but you can’t squash other people’s ideas. You’re supposed to love being a mother, but don’t talk about your kids all the damn time. You have to be a career woman, but also always be looking out for other people.
「妳必須為男人的壞行為負責,這簡直瘋了,但如果妳指出這一點,妳會被指責是在抱怨。妳應該為男人保持漂亮,但不能美得讓他們難以自制或威脅到其他女性,因為妳應該是姐妹的一份子。」
You have to answer for men’s bad behaviour, which is insane, but if you point that out, you’re accused of complaining. You’re supposed to stay pretty for men, but not so pretty that you tempt them too much or that you threaten other women because you’re supposed to be a part of the sisterhood.
「但妳始終要脫穎而出,始終要感恩,但別忘了,這個系統是有偏見的。所以,找到一種既能認知這一點又始終保持感恩的方式。妳不能變老,不能失禮,不能炫耀,不能自私,不能摔倒,不能失敗,不能顯露恐懼,不能越界,這實在太難了!這太自相矛盾了,而且沒有人會給妳獎牌或說謝謝!最終你會發現,其實你不僅所有事都做錯了,而且所有的錯都是妳的錯。我真的厭倦了看著自己和所有女性不斷地為了取悅他人而扭曲自己。」
But always stand out and always be grateful. But never forget that the system is rigged. So find a way to acknowledge that but also always be grateful. You have to never get old, never be rude, never show off, never be selfish, never fall down, never fail, never show fear, never get out of line. It’s too hard! It’s too contradictory and nobody gives you a medal or says thank you! And it turns out in fact that not only are you doing everything wrong, but also everything is your fault. I’m just so tired of watching myself and every single other woman tie herself into knots so that people will like us.
「如果以上所有這些矛盾都適用於代表女性的芭比娃娃,那我真的不知該說什麼了。
And if all of that is also true for a doll just representing women, then I don’t even know.
這段自白非常精闢描繪了女性所面臨的種種壓力和矛盾,除了反映「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窘境,同時揭示了社會對女性的不公平期望,不僅是電影巔峰的一部分,更是對現實中性別角色和期望的深刻反思。
其中點出了女性在自我評價上所遭遇的挑戰,努力取悅他人所帶來的自我扭曲,即使在外在和內在都優秀的情況下,依然難以克服自我價值的不足感,以及社會對女性身材的要求,如何在追求健康和外貌之間找到平衡等難題。
透過直白的言語,凸顯追求所謂的完美之時所承受的內在糾結。同時,也帶出角色們對於這些矛盾的無奈和疲憊,進一步加深了角色的情感共鳴,形成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論述。
去除女權主題,美泰兒的辦公室呈現出現實世界的社畜縮影!
辦公室的設計靈感源自賈克大地執導的電影《遊戲時間 Playtime》中的灰冷金屬方形結構,整齊有序的配置彷彿迷宮,而其中的職員猶如被困在辦公空間中的工作機器,失去了靈活性和消磨了生活。棋盤般錯綜複雜的動線則類似大企業官僚體系,透過橫向(空間)來呼應縱向(職位)的多層次關係。
說到官僚主義,除了色彩明顯的在電影中表現,美泰兒辦公室中只有頂樓帶有窗戶並具有色彩,而動作設計上,即使實習生面對 CEO 只有一張桌子的距離,仍需透過多個主管進行繁瑣的訊息傳遞,完美展現了即便在緊急情況下,仍需遵循自下而上的繁複程序。
從聲音與視覺打造豐富的藝術形式
儘管電影本身以音樂劇形式呈現,一開始擔心會變成過於唱歌的典型迪士尼風格,然而芭比卻將歌唱推向極端,使觀眾明確地感受到這些歌曲不僅僅是過場,更像是在某種芭比式美學框架下的敘事方式,彰顯出所謂的「刻意與做作」氛圍。
此外,談到舞劇元素,這部電影中許多鏡頭語言令人聯想到經典舞劇如《歌舞大王齊格飛 The Great Ziegfeld》、《紳士愛美人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俄克拉荷馬!Oklahoma!》以及《萬花嬉春 Singing in the Rain》。
在 “ Singin’ in the Rain “中,Gene Kelly的夢幻場景與Ken在歌唱 “ I’m Just Ken “ 時進入的虛幻世界幾乎相同:一個粉紅夢幻的背景,搭配全黑服裝;不過 Ken 的版本少了 Gene Kelly 版本中穿著白色禮服的女性,反而有一群Ken 彼此嘆息(真的很迷因)。
此外,電影的美術設計和劇場魔法也是引人入勝的亮點!從Barbie的夢幻屋到穿越世界的過場畫面,每一個場景都透露著精心製作的手工感,這種真實物件的使用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仿佛我們也置身於芭比的奇幻世界中。
劇場魔法的運用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進一步豐富了故事的情感表達。當我們看到這些精心打造的場景和道具,就像進入了一個充滿童話般的夢境,這種魔法感讓人感受到了角色的情感和心境。
這樣的設計方式也讓電影更具有觀賞性和互動性,觀眾不僅僅是被動地觀看故事的發展,更像是進入了一個活生生的劇場空間,與角色共同體驗著情感的起伏和轉折。
綜合以上觀點,我認為《芭比》電影會成功的很大一個原因,是你可以感受到這部電影的用心,不論是空間設計、音樂、視覺、還是文本,雖然稱不上完美,但可以說是盡善盡美,以一部商業電影來看,以獨特的美學和深刻的主題,將我們引領進入了一個充滿反思和啟發的世界。
最後感謝 VOGUE 邀約讓我能在首映前至影院觀看芭比電影!
2023/8 筆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歡迎給我掌聲鼓勵並訂閱,或是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延伸欣賞:
Margot Robbie Takes You Inside The Barbie Dreamhouse
Barbiemania! Margot Robbie Opens Up About the Movie Everyone’s Waiting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