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烏托邦已不是未來式Thronglets 之所以可怕,是因為它不靠什麼高端畫質或刺激關卡,它靠的是人類在面對「權力」時的原型反應。當你有能力決定誰留下誰走、當你能左右一個社會的走向。 你會發現,Thronglets 並不想讓你感到快樂,它想讓你感到負責。 這不是《黑鏡》變得可互動,而是《黑鏡》…19h ago19h ago
世界邊界就是我們認知的邊界《環世界日誌》這場展覽從德國動物學家魏克斯庫爾提出的「環世界」(Umwelt)概念出發。 簡單說,就是每個生物都活在自己專屬的感官泡泡裡,而且還一臉篤定地以為這個泡泡就是全宇宙,讓我想起維根斯坦那句經典的名言:語言的界限意味著世界….2d ago2d ago
未寄出的情書有了聲音Laufey 這個冰島與中國血統交融的靈魂,集創作歌手、古典樂手、爵士鋼琴家於一身,卻又以 TikTok 為起點,成為音樂界無法忽視的新星。她的嗓音如同暮色般低沉醇厚,每個音符都像是一封未寄出的情書,字字句句浸入心底,留下比任何數位足跡都更難抹去的痕跡。6d ago6d ago
坐下來,聊聊設計思潮為什麼世界各大美術館和設計博物館總會有專門的「椅子展區」?為什麼藝術評論家能對一張椅子侃侃而談數小時?為什麼不是桌子、不是櫃子,而偏偏是椅子,成了設計師們最鍾情的創作媒介和時代宣言? 椅子,這個看似平凡的日常物件,如何搖身一變,成為美術史、藝術史和設計史交織對話的核心舞台?Jun 4Jun 4
離地夠高才能入戲從歌舞伎到Drag表演的厚底革命,你有沒有看過某種日本傳統戲劇,演員穿著一雙看起來簡直像是行走版「疊疊樂」的超高厚底鞋,邁著誇張的步伐,像是在走一場危險的平衡秀? 在歌舞伎的世界裡,你腳上穿的不只是鞋子,而是身分證明。 那些看起來能把演員墊高二十幾公分的厚底木屐,稱為…May 29May 29
喜歡我,還是想買我?ΔDesignArt 並不是一般的設計展。它不強調市場導向的量產機能,也不完全落在藝術的純粹表現之中。它是一個關注「設計與藝術交界地帶」的平台,關心那些在設計邏輯與藝術語言之間游移的實踐。而這種邊界地帶的實驗性,正是我最感興趣的領域。 與同期舉辦的新一代設計展形成對比…May 18May 18
酸甜檸檬的感官革命為什麼那些看起來嚴肅正經的17世紀荷蘭畫家,會對一顆半剝開的檸檬如此著迷?為何這種蠟質、多節的黃色水果,既不易在當地生長,也不是最甜美或最美麗的水果,卻成為了當時藝術家如此鍾愛的對象?May 16May 16
科技語言的二元陷阱數位科技這個系統裡,哪些身分被預設、哪些選項被納入、甚至哪些人被排除在外,都反映科技背後的價值觀。表面上看似客觀的程式碼,實則隱含著特定的世界觀,一種習慣性地將人類經驗簡化為「是/否」、「男/女」、「0/1」的二元思維。但我們的人生經驗何其豐富…May 1May 1
歌舞伎與日本男色文化的糾纏史始於性別跨界的藝術,從「女裝少年」到「男扮女裝」,日本傳統藝術歌舞伎與男色文化的關係,簡直就是一部精彩的文化演變史。當我們談論歌舞伎的發展史,其實也在談論江戶時代男色文化的興盛過程。歌舞伎與男色之間的關係,如同一條無法分割的紅線,貫穿整個江戶時代。Apr 18Apr 18
你看,光線在搔癢我荷蘭迷幻蘑菇的旅程如同一場精心編排的交響曲,包含所有可能的情緒音符 :歡樂、驚奇、領悟、不適、眩暈 , 一場完整的靈魂洗禮。如同生命本身,既美好又殘酷,既溫柔又激烈…那些偉大的藝術家,他們並非創造新的現實,而是找到通往這個我剛經歷世界的通道…Mar 21Mar 21